分卷阅读202(1 / 2)

罗是男子,可?《海妖》中的?阿波罗可?是女人?。”

这时突然有人?发现了重?点:“等等!《海妖》这个?团队里的?性别比例是不是有点失衡?”

没错,海底的?生物?都是女性,马戏团中的?怪物?也是女性。要说男性演员,除去威廉以外,马戏团小丑算一个?,还可?以加上那些追捕怪物?的?士兵。那些士兵群演甚至没有名字。

这么一看,似乎男性角色在这出剧目中还都是反派。

第一个?发现这件事?的?记者激动不已,他立刻写了一篇文章阐述《海妖》的?隐藏主旨:

“这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海底的?海妖暗指被男权压迫的?女性,她?们?只能躲在男性不屑于涉足的?阴暗角落。而?想要‘上岸’的?帕尔代表了觉醒的?新?时代女性,当她?想要来到男性的?地盘,就会被归于‘怪物?’,要么顺服讨好,要么就被赶尽杀绝。”

“请不要认为?笔者在过度解读,青鸟乐队早有前科,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他们?很可?能与法国层出不穷的?女权运动有关……”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骇人?听闻的?杜撰成分。这名记者对《海妖》的?分析浅尝辄止,却对他们?在法国的?经历大加编造,就像在写小说一样。

文章表示,青鸟乐队曾经夹带非法宣传材料进入法国境内,渗透法国当地女性,向她?们?宣讲女性主义,与她?们?组建秘密小组,商议抗议纲领……

其中包含谍战、警匪、政治、惊悚等诸多元素,情节那叫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让人?大呼好莱坞没有这个?我?不看。

这篇文章还指出,青鸟乐队直到现在依然是某个?国际组织的?头目,他们?远程与法国取得联系,遥控法国境内的?抗议活动。

文章的?最?后,这记者还忧国忧民地表示,请政府一定要彻查青鸟乐队的?背景,毕竟剑桥是一所容易被渗透的?学校。

这篇文章显然是在警告人?们?要关注青鸟乐队的?反主流文化特性,警惕他们?对人?群思想上的?侵蚀。然而?就连青鸟乐队看了都不觉得生气。

乔尼将这文章读了又读,他有些犹豫地讲:“是我?的?错觉吗?我?怎么觉得这记者把我?们?写得……这么酷啊?”

就连正经如爱德华也表示,将他们?与克格勃间谍相提并论,这似乎不是诽谤,更像一种褒奖。

知情人?看了这故事?只能觉得荒唐可?笑。文章引发反响后,青鸟乐队还一度期待MI6的?特工上门?调查,然而?根本没人?管他们?。可?见大英政府完全不相信这种指控。

但是这篇文章并非毫无市场,正相反,许多青少年看后,居然信以为?真,而?且他们?的?感想与乔尼相同:这也太酷了吧!

随着二战后诸多女性走进职场,女性主义思想本身就在英国社会逐渐孕育。所以这篇文章反而?帮青鸟乐队做了宣传,许多女性听说有支摇滚乐队居然支持女性主义,还创作了女性主义作品——这太棒了。她?们?纷纷走进剧院观看《海妖》。

而?她?们?确实在《海妖》中看到了自己,她?们?与海妖共情,感知到了类似的?处境。

记者捕捉到了抹着眼泪走出剧院的?观众,面对镜头,那姑娘表示:“我?不知道什么主义,只知道《海妖》这个?故事?让我?感到温暖,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她?摘下眼镜擦眼泪:“我?最?近真的?很累,一直在想为?什么世界这样不公?平,同样的?付出我?却得不到相同的?回报,我?是不是该放弃,选择更轻松的?生活。但是《海妖》让我?觉得自己还能坚持下去。”

“是的?,我?买了专辑。”她?拿出唱片向记者展示,“我?想带回去给我?的?妹妹听,这是很棒的?作品!”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剧院,然后她?们?或哭或笑地走出来。当初青鸟乐队刚出道时吸引的?青少年粉丝,正好也到了步入社会的?年纪。经过社会的?磋磨后,她?们?渐渐对《公?路骑士》这种歌不再感兴趣,反而?更加喜欢《海妖》这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