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拍摄(2 / 2)

这只是一个很细微的表情,是人与人正常相处时不会在意的细节。

所幸电影镜头放大了演员的一举一动,也放大了微表情,这才得以令机器前的王导满意地点点头。

这一幕结束在小却压抑着自己,努力装作冷淡无表情的脸上。

不笑的小却,又是另一种魅力。

王导脑子里不合时宜地冒出一句话:“世间两种罪恶,你笑是一种,你不笑是另一种。”

对于那人来说,当真合适。

却不是合适小却的——他绝对是笑起来更好看的人。

大抵这合适只能属于姜铭书本人。

“cut!”

场务喊了cut,王导还喜滋滋地在翻看刚刚拍的内容。

结束了拍摄的演员走到他身边。

“王导,”姜铭书礼貌地问了一句好,看向摄影机里回放着的画面,“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吗?”

王安锋没急着回他,又看了好几遍,最后看向两个演员。

演秉哥的是老牌演员周炳文,传说中的反派专业户——当然在这部戏中,严格来讲是没有反派的,都只是人性的体现、资本的化身罢了。

王导首先赞扬了周炳文的表现,但指出他可以表现得再夸张一点,看起来越荒唐越好,毕竟秉哥其实是个唯利是图但也缺少阅历的人,天降商机,多少有些把持不住。

然后他又看向自己的主角,摸着下巴思索:

“你演得很好。我很满意。但是吧,有个问题——”

姜铭书静静地听着,瞧着不骄不躁,和戏里判若两人。

周炳文好奇地凑过来,想听听什么问题。

在他心中,对方的演技可以说炉火纯青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亲身面对纯洁乐观的小却,恍惚间他也能被那股快活劲打动。有时候看着对方的表演,自己明显入戏更加自如了。

没想到王导要求居然那么高。

而在周围人的目光中,王安锋忽然拍着姜铭书的脑袋,摇了摇头道:

“算了,这问题说了你也改不了,反正不是什么大问题。”

众人:……

周炳文抽了抽嘴角,进组有一段时间了,他算是看透王导了——这是一个脾气不怎么样、还喜欢随心所欲做事、你反驳了他的话就会被抓问题抓得很惨的恶趣味神经病。

他至今不会忘记,在拍秉哥向那个无恶不作、拖欠工资的黑心资本家疯狂推销“小却的笑容”这个商品那幕,他仅仅是因为多嘴驳了一句导演要他演得“相当猥琐”的话,就被这货盯上了——那幕拍了好几遍,一版更比一版夸张。

他的荧幕形象是保不住了。

——但小姜的荧幕生涯才刚开始啊!

宁不知道这样说话给演员造成的压力很大吗?

他带入了一下,有导演说他有问题,又说指出来也改不了……窒息了。

可怜的小姜。

怎么第一部男主的戏就摊上这暴君?

姜铭书听了王导的话,竟然没有接着询问,像是压根没有好奇心,点头微笑一下便去准备下一场了。

你别说,那笑还带着几分小却的痕迹。

——看来有的人表面上看出入戏都快得要命,实际上不然。

周炳文左看右看,也选择打个招呼离开。

王导则留在原地暗自叹气,不过很快也不纠结了,投入了下一场的拍摄。

……

《贩卖笑容的男孩》拍摄期间,各种路透消息暗示了姜铭书的复出,这让不少人反应各异。

仍然坚守的粉丝自然觉得自己没放弃是个明智的选择,欢欣雀跃,喜极而泣;而因为等待时间漫长脱粉的人则是面上冷淡,心里却悄悄地升起几分欣慰。

黑粉自不必说,他们抓住他回来拍戏一事,将之作为那套熟悉的江郎才尽论的论据,同时又为他冠上心的骂名:没钱了,回来捞金。

路人则是好奇居多。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受当年的事件,对于姜铭书这个人真实的模样如何毫无头绪。

但总体上,这个消息掀起的风浪远不及他如日中天时动动手指产生的热度。

根本原因——互联网是瞬息万变的。

直接原因——这几年有人不怀好意地渲染他的“退圈论”,压他的热度,显然不愿意看见他回归翻红。

这一切姜铭书都无所谓。

在失却方向后,他对于“喜爱”的执着就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些许偏激的思想: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