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只两个目的(1 / 2)

华羽登基称帝结束,马上就致力于全面改革。

第一项改革,是均田地。

这是华羽改革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把田地尽可能地均分到普通百姓的手中。

当然,士族也保留了一些特权,人均的田地数量比普通百姓要多。

其次,如果士族抵制华羽的改革措施,华羽就会毫不留情地予以灭族,收缴财物归朝廷,田地分给普通百姓。

于是,天下士族虽然大半都是很痛恨的,却又不敢不听从华羽的吩咐,乖乖交出大部分田地,只留下少部分。

不过呢,华羽还是给了士族一些商业特权,将他们引导到商业的道路上。

毕竟,在未来的世界,商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能够远距离控制别国的经济。

第二项改革,就是税收改革。

华羽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办法,一是粮税,二是财税。

粮税,是以田地的数量,上缴粮食。

财税则是按照人头交税,只要是年龄超过十二岁,就得缴纳一定的财税。

只不过,不管是粮税,还是财税,数量都不多。

百姓的手中,都有闲粮和闲钱,自然就会多多生娃了。

而遇到灾害年,粮税和财税都会被免掉,朝廷还会赈灾。

第三项改革,就是军制改革。

华羽恢复了大秦的军功制度。

立功越多,奖赏越多,还能封侯。

这么一来,就使得百姓报名参军的积极性大大增加,部队的士气也大大提升。

在得知华羽有远征海外的想法之后,整个大秦都巴不得华羽赶紧出兵呢。

第四项改革,就是草原城镇化。

华羽加快了在草原上建造城池的进度,将一些草原开辟为田地,种植小麦等农产品。

当然,华羽也留够了充足的草地,圈为养马场,分散在北部草原的各个地方,以供给大秦的骑兵所用。

第五项改革,就是同化了。

同化,就是通婚。

华羽提倡异族与汉人通婚。

异族与汉人通婚,会有好几项优惠政策。

第一,奖励良田十亩。

第二,所生子女免费入学堂。

第三,从缴财税起,十年内减半。

华羽的这个政策,是为了促进血脉的融合。

一代一代又一代下去,天下间就只有汉人,而再无异族了。

第六项改革,就是科技。

华羽专门成立了军工堂,将国内最擅长制造技术的人才纳入其中,让他们进行生产研究,改造各类军事器械。

同时,华羽还给他们上了一些课,将后世的一些先进理念告知他们,让他们按照这些理念进行慢慢的探索。

说白了,就是想将后世的一些先进东西,提前在这个时代研发出来。

至于能研发多少,就看这些制造人才的能力了。

这个军工堂,华羽交给了黄月英这个制造大师。

黄月英当然是欣喜之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抱住华羽,往他脸上亲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