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华羽的底线(1 / 2)

三日不见,刮目相看。

这个成语流传了近两千年,主角正是吕蒙。

从一个莽夫,到文武双全,三国历史上,历时最短的人,应该就是吕蒙了。

当然,三日是夸张了许多。

这段时间,吕蒙学,华羽教,两个人都很用心。

吕蒙的进境,在这个时代,绝对如坐火箭一般。

恐怕,就连诸葛亮在荆州学院求学的时候,也没有这样的提升速度。

吕蒙的进步之大,让华羽很是高兴,这可是真正的帅才。

纵然,吕蒙或许比不上周瑜,但比陆逊是绝对不差的。

三国时期,文武分为五种。

第一种是单文,就是单纯的谋士,这类人比较多,像郭嘉、戏志才、田丰、沮授、贾诩、法正、诸葛亮、庞统等等。

他们或许也有一些防身的剑术,但从未穿过盔甲,就是以单纯的谋士存在。

第二种是单武,也就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这类人也很多,如典韦、许褚、张飞、庞德、颜良、文丑、周仓、胡车儿、攴胡赤儿、牛辅等等。

这类武将呢,斩杀厮杀绝无问题,哪怕是马革裹尸。

但是,指挥军队打仗,水平就不咋地了。

第三种,也会是武将,却是能够听从吩咐,指挥军队作战。

这一类的武将是最多的,如黄忠、马超、张绣,成廉、魏越、曹性、宋宪、侯成、吕旷、吕翔、蒋奇、陈纪、李丰、梁刚、乐就等等。

第四种,就是将才了,文武双全。

这一类的大将也是挺多的,像吕布、赵云、夏侯渊、夏侯惇、于禁、李典、乐进、张郃、高览、严纲、纪灵、张任、冷苞、邓贤、文聘、甘宁、太史慈等等。

第五种,就是帅才了,也是文武双全,但统军打仗的能力要在将才之上,可以发起并指挥一些大的战役。

这一类,就太少了,如,周瑜、吕蒙、陆逊、关羽、张辽、曹仁、徐晃、魏延等。

(当然,以上分析,未必完全正确,还请读者们见谅。)

而吕蒙,就是第五种的帅才之一。

吕蒙的武艺,比不上关羽、张辽、曹仁、徐晃和魏延,但谋略强过他们。

吕蒙的谋略,或许逊了周瑜一筹,但武艺却远胜过周瑜。

跟陆逊相比呢?

陆逊只是书生将军,武艺自然可以忽略为无。

而陆逊的谋略呢,夷陵大战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战绩。

只不过,夷陵大战不是陆逊的谋略有多高,而是刘备犯下了大错,这才给了陆逊可乘之机。

不然,就如诸葛亮所说,若是法正还活着,夷陵之战焉能大败?

还有白衣渡江,夺取荆州。

其实,吕蒙已经把计策想好了,就差调关羽北上,离开襄阳了。

只不过,关羽对吕蒙很是忌惮,使得吕蒙很郁闷。

吕蒙也想过,将都督之位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