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大仲朝丞相(1 / 2)

华羽跟马腾、孙策的大战,一触即发。

曹操跟孙策歃血为盟,暂时作壁上观,等着最合适的出兵机会。

刘备呢,因为邪马台国的事情,心情大好,专心攻打江东。

因为孙策与曹操讲和,突然大军西进,袁术也松了一口气。

豫州这个地方,袁术想要,却有些有心无力。

眼下他的主力军在江东,抵挡着刘备的进攻,着实分不出什么兵马,能从孙策和曹操的手中拿下豫州。

孙策和曹操的能耐,袁术还是知道的。

所以啊,这个时候袁术很后悔一件事情,那就是杀了阎象。

当然,袁术的麾下还有别的谋士,像杨弘、袁胤、袁涣、舒邵等人。

原本还有吕范和孙静二人,现在他们都在孙策的麾下。

舒邵这个人,也是历史上有其人,而且名气很大,但《三国演义》却将他忽略掉了。

历史上,舒邵是陈留人,表字仲膺。

当时,舒邵的一个亲友被人所杀,舒邵就杀了那个人,为亲友报了仇。

而这种事情在东汉时期并不稀罕,例如徐庶啊,典韦啊,都曾经干过这事。

这样的事情,虽然受当时的人认可,但汉律是不允许的,杀人须得偿命。

结果呢,舒邵和他的大哥争着要担罪,二人反而都被赦免了。

此事,在当时成为了一桩美谈。

其实,争死的事情,孔融也干过,时间也更早。

孔融曾经代替他的兄长收留被朝廷追捕的名士张俭,败露后孔褒、孔融以及孔融的母亲一门争死,这件事才让孔融成为天下名士,比让梨或者拜访李膺的影响更大。

而真正让舒邵赢得好名声,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让种粮的人减少,让吃粮的人增加。

土地荒芜,加上一些旱灾、涝灾、天灾,粮荒是经常出现的事情。

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和吕布的军队都发生饥荒,程昱甚至为曹操准备人肉。

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张济因为缺少粮食进攻穰县被射死。

袁绍用桑椹充当军粮,袁术则用“蒲蠃”,大概是一种蚌蛤,刘备军中也出现“人相食”的情况,不过是在受到袁术和吕布的军事打击之下。

在次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江淮地区的饥荒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甚至雪上加霜,出现蝗灾,还是“人相食”。

袁术向陈国相骆俊求粮被拒绝,还派遣张闿刺杀骆俊以及陈王刘宠,可能会稍微缓解一下窘迫的局面,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缺乏粮食。

当时舒邵是袁术所置的沛国相,这个地方距离淮南比较远,已经到达了泗水一带,所承受的军事压力想来也比较大。

袁术给舒仲膺十万斛的粮食,这是要作为军粮使用,结果舒邵全部分给了治下饥饿的百姓。

袁术知道之后大怒,打算处死舒仲膺,舒仲膺表示自己已经知道是必死的局面,宁愿以一人的性命救百姓于水火。

舒仲膺做这件事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不过这句话说得也比较高明,让袁术不敢动手。袁术只能默认舒仲膺的做法,甚至还是褒扬的态度。

多写了舒邵的一些笔墨,其实也是为下文做准备的,众人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