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徐公明归降(1 / 2)

华羽见状,淡淡一笑:“公明,白波军已败,伤亡五千。”

“其余五万五千人马全部投降,包括杨奉等人,不知你可愿归降?”

伤亡五千?

其余五万五千人马尽皆投降?

杨奉等人也都投降了?

徐晃呆了呆,华羽的话没错,白波军确实败了,彻底败了。

徐晃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白波军起义时候的情景。

“白波天下,再无欺压。”

“白波天下,天下一家。”

“白波天下,大道为公。”

……

白波军起义,目的是什么?

跟黄巾起义一样的,可以说是黄巾起义的延续,要推翻大汉王朝,打破不公平的制度,让穷苦老百姓当家做主。

徐晃加入白波军,就是为了这个理念。

徐晃是河东本地人,家境也是不错,曾做过河东郡的郡吏。

因为进过汉末的官场,徐晃看到了官场的腐败,看到了官吏是如何欺压穷苦百姓的。

一腔报国心的徐晃,备受打击,便辞官归乡。

不久后,白波军起,喊出了“天下一家,大道为公”的口号,触动了徐晃的心弦。

杨奉正好率军路过杨县。

白波军是一路攻城,一路招募士兵。

徐晃凭借高强的武艺,受到杨奉的赏识。

而徐晃跟杨奉一番畅谈之后,坚定了追随白波军,解救天下穷苦人的信念。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白波军初始发展很快,更是击败了牛辅,威震西河郡。

可没过多久,在与南匈奴的战斗中,郭太指挥失利,白波军大败。

之后,白波军一败再败,一直被赶出并州,来到河东郡。

这些失败,在徐晃看来,应该是可以避免,或者说是,不至于这么大败。

徐晃也曾向杨奉进言,杨奉也对郭太进言了,却没什么用。

郭太是刚愎自用的性格,根本听不进去任何人的献计,独断专行。

在河东落魄,郭太答应与袁绍合作,接受招安,徐晃就心中不喜。

反贼被招安,就成了官兵,还能再为穷苦百姓代言吗?

但郭太的解释是,这是权宜之计,借助袁绍之力拿下河东,东山再起。

谁想到,华羽横空杀出,杀死了郭太,击败白波军。

现在,杨奉等人也都投降了,他徐晃该何去何从?

学了一身的武艺和兵法,尚未有用武之地,就要身死魂灭了吗?

但是,若是跟着杨奉等人投降,与他徐晃的志向,便是背道而驰。

一时之间,徐晃纠结之极。

华羽看着徐晃一脸的纠结,也不吭声,且看徐晃自己会如何抉择。

良久,徐晃才长长叹了一口气,望向华羽,淡淡说道:“华将军,请备刀斧,徐晃愿为生平之志而殒身于此。”

这下子,华羽也有些惊讶了,问:“公明生平之志是怎样,可否相告?”

徐晃淡淡一笑:“我既已求死,便不想多说。”

华羽大笑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公明既有宏志,何不说出,万一我能助力一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