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个人与集体(2 / 2)

天汉之国 安化军 9 字 7个月前

知道王宵猎主政一方,多立战功,岳飞也赶到高兴,但没有多想。直到王宵猎北伐,连克金军,甚至占领了关中和河东路南部,岳飞才突然发现,王宵猎的军队强得厉害。

多年带兵的过程,岳飞熟读兵书,也学习其他人的带兵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直到最近这一两年,岳飞的军队才真正成型,具有了自己的风格。

这个时候,岳飞才认真研究王宵猎的带兵,研究王宵猎的军队特点。最后发现,这是一种与自己的带兵经验完全不同的带兵方法。开始看不出什么,越到后面差距越大,双方的战斗力也出现质的差别。

如果以一个营来说,岳飞相信自己的军队不会比王宵猎的军队差,甚至战斗力超出也有可能。但到了团一级,自己的军队就完落到了下风。这种差别,是指挥体系不同,由此带来的战斗力不同。

靠统兵官个人指挥,很难超过团的级别。或者说,团级的战斗,统兵官就不可能完全掌握了。要想获胜,必须要有完整的指挥体系,或者天命加身。

王宵猎司令部的分工,以及依靠传令兵、号角、旗语、喇叭、哨子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有效,而且能保证下级执行。在战场上,王宵猎一个团就是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既能接受上级的指挥,也能够把上级的命令分解,有效地传达给下级。这一点,岳飞是做不到的。

至于到了团上级别的战斗,岳飞自己也知道,完全不是王宵猎的对手。曹义的一个团就在旁边,岳飞仔细观察了很久,确认了这个判断。

为什么会这样?岳飞知道自己的指挥体系过于简陋,但还有哪些原因,到底是为什么,就说不清了。

像王宵猎这样讲究组织度的部队,是不是一定胜过岳飞的军队?不一定的。一场战争的偶然因素太多了,战果到底怎么样很难说。但是,如果是分成很多团的战斗,肯定是王宵猎的团赢的机会更大。综合起来,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话,岳飞赢的机会就很渺茫了。

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因素有很多,如士气,如军心,如士卒的战斗决心,如组织度,如后勤能力,等等。大规模战争和小规模战斗,影响因素也各有不同。

大规模战争不是小规模战斗的简单叠加,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打仗一直获胜,最后身死国灭的例子历史上有,一直失败最后大获全胜的例子当然也有。

对战争的看法,直接影响军队建设。王宵猎从后世得到的知识,不是军队中用上了大炮,也不是掷弹兵,更不是铁丝网,而是对军队的看法。那些技术武器,不过是加快了战争的进程,不是改变结果。

宋朝已经出现了火药武器的雏形,按正常的进程,在战争中火器应该快速发展,发展出新战法,新理论。元朝灭亡南宋军掐断了这个进程。明朝战争较少,烈度较低,发展也不快。到了清朝,就完全没有新的发展了。

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弊端不是武器较差,而是军事理论的发展停滞。到了清末,清军打不过外国侵略军,难道真的是因为列强的船坚炮利?更重要的,是军事理论相差甚远。认为是因为敌人船坚炮利,本身就是对战争本身了解不多的结果。认识到军事理论、军队组织、战争指挥统统不如敌人,才是开始。

王宵猎的军队就是从组织开始,然后延伸到战争指挥、士卒训练、后勤补给、医疗救援、工程建设等等各个方面的。最简单的,士卒训练王宵猎军队的一步一动,把各个战术动作分解成各个关键动作,就不知道速度提设多少,而且士卒的动作也更加标准。

是不是一步一动训练的士卒比旧方法训练的士卒一定强?不一定的。有的人就是天赋异禀,有的就是更适合旧方法。但是,对一支军队来讲,而不是针对一个人,新的训练方法一定强得多。

一个人是一个样,他们组织成集体又是一个样子。对一个集体,必须要考虑到集体的特点,集体的利益。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既要考虑战斗力是各个士卒的相加,又要考虑战斗力不只是各个士卒的相加。

这次到颖州,近距离观察了王宵猎的军队,岳飞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只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的思考还很不成熟。但是开始思考,就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