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新周刊发行(2 / 2)

从1980开始 三SS 4424 字 2021-10-23

“怎么样?大家谈谈看法吧。”有人说道。

“这些故事我感觉写得挺不错的,我爱人就是医生,有时候真的是大年三十都不能在家里过年,毕竟谁也不想大年三十生病,也只能体谅。”

“给我的感觉是图文并茂,不但有这些平常我们关注不到的人,还有那些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

“原来有些烈士家属生活得这么艰难。”

“感觉确实不错,反正订哪家都是订,那就先看着呗。”

“……”

苏辰就猫在报亭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卖报的大爷聊天。

“大爷,这两天《新周刊》卖得怎么样?”

大爷警惕地看了他两眼:“你是哪个单位的?看你还挂着相机,该不会是哪个报社的记者吧?”

“其实我是《新周刊》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为了看看我们这刊物写得怎么样,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我们要及时听取意见。”

苏辰笑呵呵道:“不能脱离于群众,也不能脱离我们的读者群体,只有听大家的心声,我们才能拿出更多更好的故事。”

“这敢情好。”大爷点头,接着道:“因为是新发行的,所以大家伙的反响还不错,主要是这些故事都是取自我们身边的事情,给人的感觉就是朴实,然后……”

他想了半天,没想出啥词。

苏辰试探性问道:“接地气?”

“对,就是这个词,接地气。”大爷连连点头:“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事情,比如街坊邻居都是医生,或者是军人家属,能够看得到,要是写得和我们生活不接近,我们就感觉有些虚构,不真实。”

这便是《新周刊》的定位,要是弄得太高大上的东西,那反倒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而且也没必要整得那么高大上。

最主要的要在群众群体中打开市场。

让民众觉得这本刊物有权威性。

尽管这刊物已经构思好几年,但现在也才得以发行。

说话间,两个女青年来到报亭前面。

“大爷,您这还有《新周刊》吗?我们想买一本。”

“有。”大爷拿出一本。

《新周刊》的售价是一元一本,而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那会儿才售价三角。

正儿八经说,《新周刊》纯粹是赔钱赚吆喝,因为不管是哪一方面都选得比《读者文摘》要好。

但以现在的物价,你要卖个五块十块钱,那不现实。

不过苏老板不差钱,虽然是挂靠在《京城日报》下,但掏钱的是苏老板自己,除了那些工人的薪资是《京城日报》支付外,剩下的,都是由苏老板买单。

看到大爷拿出来的杂志,两个女青年接过来,翻开看了两眼:“内容做得不错。”

“而且插图和排版也很不错,都能闻到一股墨香味儿。”

“那我们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