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没有别的读书人身上不由散的一股酸腐气质,相反他身上所穿所用的几乎是在场所有人中最寒酸的,寒冬腊月还过是麻布棉衣一件,没有玉带没有锦袍,反而是这么一个人众人看在眼里却不得不服,这是个心怀四海九州的人。
范仲淹脱口而出道:“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静。。
紫禁二楼是如此地安静,与其说众人是被震憾到了不如说他们是沉浸在自己的过去中,回忆着从前的自己。
从贾朝昌到最不起眼的御史六部小官,他们的胸膛在激荡,有一腔热血在涌动,虽廉颇老矣,虽然这官场的尔虞我诈磨平了他们的棱角,可是先圣的教诲早已深入到他们的骨子里,文的烙印在他们的灵魂之中永不磨灭,为天下黎民的那股子激情好像又让范仲淹给他们找回来了。
但凡是个读书人不论最终走的是哪一条路,但是他们来时的路一定是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只是这政坛的黑暗体制的腐朽让他们忘了初心,逼得他们把最初的理想忘在了身后。
有的人会觉得范仲淹这种人很装,因为在范仲淹身上他们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遗憾事的只是范仲淹坚持了下来,而他们却迷失了。。
犹记得头悬梁锥刺股,三尺白雪六月酷暑十年寒窗毕生所愿,孜孜以求的是那黄金膏粱还是天下苍生?好像贪墨无数也不是那么地痛快,好像他。。
才是自己想成为的人!
吾谁与归!
可惜了这是你死我活的政治,只有金字塔峰的人才能活下来,下面只有累累的白骨。
如此的呐喊如此发聩人心的声音只是让在座的官员们有那么一丝感动,然后又变成了一个个势利而贪婪的行尸走肉。
梁川曾经只当这是一篇名著,一篇需要背诵和默写的名著,这是如此地讨厌,自己还抄袭山寨在西北的时候当着原作者的面先给念了出来,自己念的只是一篇作文,从范文正公口中出来的,竟有如此的力量,洗涤震撼感动着梁川那小富即安的灵魂。
他与范文正公一道走过西北一遭,认识了这个人,才能真正体会,原来真的人是为别人而活着,而不是为自己的前程!
“好!”梁川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了范仲淹,在座的小老头子都被这一声天降梵音给吓了一大跳,尤其是坐在他前面的夏竦,吓得一哆嗦,还以为这冬月里打雷了!
所有官员齐刷刷把眼神投了过来,要是晏殊叫好也就算了,他梁川算什么东西,就是一个配军,在这等场合压根没有他发话的机会,现在竟然第一个冒出来,当其他是什么?
夏竦也是一脸意外,他没想到梁川跟范仲淹关系这么铁,在众人眼前竟然这么表明立场,刘太后不是与范仲淹势不两立,还把范希文发配到了西北,难道这一切都是做给切人看的。。
夏竦好像突然抓住了什么,许多想不通的关节在这一刻有了顿悟,刘太后纵横三朝,赵光义拿她没办法,赵恒一定要娶这个二婚女人,赵祯在她帘前只是一个摆设,这女人果然是有一点手段,否则不能在这乱世朝堂之中纵横这么多年,连寇准丁谓吕夷简这些政坛高手都不是她的对手!哪一个不是呼风唤雨最后黯然收场。
有道是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宁得罪十个小人不得罪一个女人,像刘娥这样的女人,得罪了那就离死不远了。
范仲淹看着梁川正欲张口,梁川先说道:“范大人忧国忧民的高尚节操实则是我辈楷模,这文章大人若是能做完整了必定能流传千古!”
范仲淹正要说的是:这文章并不是他所做,而是在场的梁川的作品。没想到梁川竟然否认了,并且把这一作品归到了他的名下,成全了他自己,这是图什么?要知道文人惜名甚到惜命,能作出一篇流芳百世的作品那是虽百死其尤未悔,他竟然如此不当一回事,这是图的什么?
他正要说话,却是愣在原地,一时竟不知如何自处。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梁川,这种出名的机会放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都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好比那个柳三变,在这种机会之下就想大出风头以搏出位。。
梁川呀梁川。。
贾朝昌看看梁川再看看夏竦,最后又饶有兴致地看了看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