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拜师(2 / 2)

道教为何称呼为道教?因为道士们信奉的是道,继而希望自己得道飞升。这个道,说的是宇宙至理。

道家也有神仙,不过这些神仙都是道人敕封的。

初代天师张道陵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

随后道士们捉鬼驱邪所画灵符,所出的灵符更像是一种凭证,妖鬼见到,便知道这是道门的警告。若妖鬼继续害人,那道人便会使用真正的灵符,捉鬼拿妖。

反观西方宗教,神明至高无上,凡人有了灾难,必向神明祈求。过得好,那是神明的施舍;过得不好,那便是神明的考验、惩罚。

所以道教与其他宗教真就不太一样,所信仰者,并非神明,而是至高无上的道。

费景庭没少读道藏,王静玄说的道理他如何不知道?

于是便叹息道:“老高功,灵机断绝,我辈修行中人,前路渺茫,我也是忧心道途,看不清今后之路,这才有些心思杂乱。”

王静玄摇头道:“道法自然,何不顺其自然?”

“受教了。”

此番讨教之后,费景庭对参同契——玄女经颇为疑虑。前有黄邃之,后有王静玄,一者说阴阳双修难登大雅之堂,只修成了阴丹,成就阴神;一者干脆就说不可学。

这参同契——玄女经乃是玄玄子所改,修行有日,读了不少道藏,费景庭此时已知道,玄玄子便是元末明初的张三丰。

张真人传闻最后得道飞升了,那其所改的参同契——玄女经会有问题?

除此之外,这张三丰真人道统在武当山,属全真一脉。而全真戒律森严,张三丰真人怎会改出玄女经这般与全真格格不入的修炼法门?

心中疑虑愈甚,费景庭思索了一日,转而想起自己不过刚刚踏入炼精化炁的门槛,十二经脉只冲开了一条,离炼炁化神远之又远,哪里考虑得了那么远的事儿?

于是乎他便将心中疑虑暂且放下,转而继续每日枯燥、恬淡却又自有真意的山中生活。

这一日,费景庭捡了根树枝,学着王静玄的模样,一套天罡剑法耍得倒是像模像样,只是气机牵引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一套三十六路天罡剑法使完,费景庭站在那里略略回思,思考着方才行剑所差,此时便听身后王静玄道:“居士好根骨,悟性极佳,难怪年纪轻轻便有如此修为。”

费景庭赶忙回身见礼:“见过老高功。还请老高功见谅,这些日子见老高功习练剑术颇为神妙,在下就忍不住偷学了几手。”

王静玄笑道:“无妨无妨,看上几眼便能学去,那只能说明居士天赋异禀。再者说,我这天罡剑法也不是那么容易便学了去的。”

顿了顿,王静玄观量了费景庭半晌,突然开口道:“费居士,你可是想要学那剑仙之术?”

费景庭坦诚道:“不瞒老高功,晚辈那日见了老高功以剑芒伤鬼物,便动了求学的心思。奈何几次欲拿出珍贵之术与老高功交换,老高功却是出尘之人,不念俗物。所以……这就一直没法开口。”

王静玄赞许道:“居士宅心仁厚,好心性。几年前老道下山偶遇一旅人,出手相救,那旅人见了老道手段,便死缠烂打,一直缠磨。老道无奈传了几手功夫,那旅人自以为学了高明剑术,下山便四处惹是生非。结果不过两年,此人便死于仇家暗算。”

顿了顿,又说道:“还好他死了,如若不然,只怕时日久了,此人心性膨胀,非得做出神厌人弃之恶事不可。从此老道长了教训,凡传法,必先看此人心性。”

费景庭心中微动,老道长这是什么意思?难道……

果然,便听王静玄继续说道:“居士居此二十余日,心性恬淡,一心求大道,又兼生性仁厚,根骨悟性都是上上之选。老道看在眼里,早已动了传衣钵的心思。”

“老高功……”

“且听我说完。”王静玄说道:“净明剑仙之法,数代单传,一则天地元炁丧失,二则难寻根骨、悟性上佳之选。这道观里法字辈八人,能感悟元炁者一人也无,便是没有居士,老道过些时日也要下上寻觅佳徒。”

老道长叹息过后,陡然神色一肃:“费景庭,你……可愿拜我为师,传承净明剑仙之法?”

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费景庭当即撩开衣袍,跪倒在地,恭恭敬敬朝着王静玄三叩首:“弟子费景庭,叩见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