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玄真界(2 / 2)

天下最出色的谋士,几乎都是世家豪强之人,我的贤臣,又在何方?

刘备正感慨间,却听到有人通传,道法榜上高居28位的凤雏庞统,前来拜会。

刘备瞬间切换形态,赤诚仁心开启,热情的跑出大殿,亲执庞统之手,把臂同游。

似乎丝毫没有注意到庞统那清奇的相貌,心中没有任何芥蒂。

庞统一瞬间心中就涌起一股暖意,走遍天下,这也是自己第一次没有因为相貌被歧视吧?

即使在白鹿道院,自己在刚入院时也被一群人鄙视并疏远,若非自己用才华一次次打了他们的脸,凭借无可置疑的优秀硬生生压在他们头上,他们是决计不会低头的。

甚至自己在被誉为“凤雏”之后,那群人依然将“卧龙”视为榜样,只要自己不能超越卧龙,他们便不会真的屈服。

太难了,庞统一路走来,就是不断的拉仇恨和打脸的循环,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但是今日,在刘玄德这里,他却第一次感受到了和煦的春风。

“不知凤雏先生,有何可以教我?”刘备热情的问道,姿态非常低。

庞统定了定心神,火红羽翼缭绕间,已然在刘备面前组合成了一幅天下势力图。

“玄德公,方今大汉天下,群雄诸侯并起,袁本初据幽州,曹孟德据兖州,袁公路据豫州,司州两分,分别在天子和李儒手中。此皆膏腴之地,王霸之基也!”

“然群雄并起,亦有四面之围,纵使合纵连横,亦难化解。昔日玄德公之所以能得徐州退孟德,便是借助了二袁之力。”

“玄德公如今据有青、徐、扬三州十郡之地,如常山之蛇,同袁本初、曹孟德、袁公路、孙伯符全部接壤,亦是四面受敌。”

“为今之计,当以扬州为重,渡大江南下经略,结好袁本初,守御曹操入侵,以扬州为根基,讨伐袁术。”

“袁术志大才疏,麾下并无大才,却占据豫州之地,玄德公可联合刘荆州,曹兖州共同进军,夺取淮南、庐江、寿春、汝阴、汝南等郡,便可以一跃成为天下诸侯之首。”

“然后南征孙策,西征刘表,进而入蜀平刘焉,将徐、扬、荆、交、益五州之地尽数纳入囊中,坐观北方群雄争霸,以待天时,起大军北上,三路齐出,平定天下!”

“这便是士元为玄德公献上的大计!”

庞统说的慷慨激昂,刘备连连点头。

庞统战略就是一个意思:“以南统北。”

南方虽然人口不多,开发度不高,但是敌人也不强大。

最强大的黄巾军、袁绍和曹操,都在北方。

南方的袁术、刘表、孙策和刘焉,显然差上一截。

只要自己能够抢时间,摧枯拉朽的击败南方诸侯,至少就能形成南北对抗之局面,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整个方略之中,却充满了不少理想化的元素。

击败袁术不难,但凭什么能得到最大的胜利果实?

刘表可能只要拿回南阳郡就满意了,但是豫州,大半将会落在曹操手中。

兖州太小了,潜力也不足,曹操环视四周,最好的敌人就是袁术。

真要是联合刘表曹操讨伐袁术,自己最多只能拿回扬州的淮南和庐江,豫州几乎将被曹操彻底吞下。

而且下一步呢?

曹操和袁绍可是好哥俩,几乎是没有盟约的同盟,在自己征讨孙策和刘表刘焉的过程中,曹操岂会坐视?

一旦被曹操牵扯住,又得罪了孙策和刘表,那么未来的前途可就不怎么美妙了。

以刘备如今的战略眼光,已然确定了曹操才是自己人道争龙路上最大的敌人。

幸而如今曹操只据有兖州一地,还未完成破局,一切都来得及。

庞统的谋划不可谓不妙,只是太理想化。

实践过程中,总不可能如此顺利,一旦受挫,反而腹背受敌。

刘备能看到问题,但是他还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些都是他黄粱梦中三十年经验给他带来的进步,但是还不能一步到位,直接化身战略大师。

但无论如何,庞统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谋士。

他的出身,只能算是寒门,而且因为清奇的相貌,很难在其他诸侯治下出人头地。

但是庞统并没有注意到人民的力量,必须先让他接触下实际情况,历练历练。

“好,既然如此,还请士元先往钱塘,做一任县令,如何?”

刘备的话让庞统非常惊讶。

在庞统看来,刘备一直以来缺少的就是战略眼光,若非机缘巧合,根本不可能侥幸从一郡之地跃升至三州十郡之主。

自己给刘备谋划的大计,如果完全实现,绝对是人道争龙的最终胜利者,哪怕少一部分,也是天下有数的大诸侯。

而现在的刘备,其实已然坐在火山上。

但是为何刘备最终却只给了自己一个县令之位?

以道法榜之高位出仕,当一郡太守也不是不可以,至少也要留在身边当清贵之职吧?

庞统百思不得其解,最终犹豫再三,还是应下了。

经过一番考察,他对于刘备还是非常欣赏的。

接下来就看刘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真要是不受重视,大不了挂印辞官,重新选择明主。

就给刘玄德一年,阿不,还是三年考察的时间吧!

接下来,宾主皆欢,庞统临行之前,刘备赠送给了他一卷亲手抄录的《赤旗大同经》:“士元,如今钱塘县正在践行大同之道,变化极大,此地是面向孙伯符的前线重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接下来就交给你了!”

刘备送别庞统之后,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巡视了治下的十个郡,在除了北海、下邳和广陵以外的六个新得郡中,全力践行大同之道,大刀阔斧的开启了变革。

有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坐镇四方,麾下有十多万大同之道的践行者,尽管有不少世家豪强选择了反抗,阳奉阴违,但都不能影响大局。

而就在刘备结束巡视,再次回返徐州治所时,又有一位道法榜上的大才前来拜会。

正是道法榜24位的卧龙诸葛亮。

这一次,刘备更加高兴。

要知道他离开八景宫之时,殿中只留了这位诸葛亮一人,哪怕太极道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安排,也足以证明这位卧龙的天资之高。

更重要的是,琅琊诸葛氏就在刘备治下,而且属于少数对于大同之道并不激烈反对的豪强。

如今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正在担任东海太守,大兄诸葛瑾正在担任典农校尉,都在刘备麾下出仕,算是改革的榜样。

“孔明,来何迟也!”刘备大笑道,他和诸葛珪同辈论交,互相多次登门拜会,见过小时候的诸葛亮至少有十几次。

“八景宫中,得师父教导,授以妙法,耳提面命,方得脱身。”诸葛亮微笑道。

“哦?孔明已然拜了太极道人为师?幸事啊!”

刘备设下家宴招待诸葛亮,期间不断询问诸葛亮在白鹿道院的所见所闻,关怀倍切。

直到宴席结束,两人一前一后来到舆图前,气氛瞬间严肃起来。

为你提供最快的传道从太极拳开始更新,第243章 玄真界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