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镇朔将军(2 / 2)

织明 蜗牛非牛 9 字 6个月前

在镇城外东北郊还有一处大演武场,那里才是大军驻扎和操演的真正场地,正是这里也有着“宣府教场天下闻”的美名。

宣府镇城,虽无什么深厚的感情,但张诚对此却并不十分陌生。

他初到这个世界便是在镇城参将张岩的官署,只不过那时卧床月余,而后也是一直在城外军营中生活,但镇城也是进出频繁。

而在勤王归来后,他也于镇城中生活数月,就说这宣府镇守总兵衙门,他前时陪同自己叔父张岩就来过一次。

且在临出镇北路的时候,他也亲自登门拜访过前总兵杨国柱两次,可以说在镇城中除了张岩当初的参将府,便就属这总兵署最为熟悉。

宣府镇守总兵衙门就在鼓楼东大街上,与宣府巡抚衙门相距不远,隔街而望。

虽在赤城堡时,永宁伯万般嘱咐郭英贤,一定不要惊扰到杨国柱的遗孀何氏,但如此大的变故又怎能瞒得住呢?

而且,杨国柱夫人也是深明大义的一代巾帼,又岂能继续霸占这个使她睹物思人的伤心地。

其实关于这一点,张诚也早有所料,他在郭英贤临行时就交给他一封信,是专送给杨夫人何氏的。

张诚在信中主要就是表达一个意思,他幼年丧父,一直托庇在叔父张岩的护持之下,而杨国柱对他也是爱护有加,待之如子。

因此,张诚在信中表述自己愿奉何氏为母,代其子在何氏膝前尽孝,而且张诚的母亲张杨氏、叔母张韩氏因不喜热闹,仍想要回原来的参将府居住。

如此一来,正好可邀请杨夫人何氏也搬去参将府,与自己母亲、叔母一起居住,三位老人在一起也是个伴。

而何氏这边两个儿子都为国捐躯,战死在疆场之上,他目前除了回娘家去也别无他处,因见张诚所表之意,也是出于一片真心。

再加平日里对于张诚这个后生,他也是颇为喜爱,当下便没有拒绝张诚的邀请,早早就搬去参将府等候张诚母亲与叔母的到来。

永宁伯张诚在总督张福臻与监军太监边永清的陪同下,一直来到宣府镇总兵衙门前,看着仪门前矗立的高大旗杆,两厢威严的石头狮子,护卫仪门两侧,大门上挂着金漆兽面锡环。

张诚的心中真是感慨万千:回想起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得知宣府参将张岩竟是自己的叔父,当时所思所想都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勤王之战中,存活下来。???..Com

即使后来升任宣府游击,出镇北路之时,他也未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会接替杨国柱,成为宣府镇总兵官。

估计这总兵衙门的占地,全算下来决不会少于三万平方,总兵衙门的东侧,还有儒学与兴和守御千户所官署,西侧更有武庙与火神庙,以及一些帅府的附属办事机构等等。

看着眼前这个十分威严的总兵衙门,张诚心潮澎湃地挥手道:“张督、边监军,咱且进官署中暂歇,吃几盏茶水消消渴。待备好了酒菜,本伯再与诸位不醉不休。

如何啊?”

张福臻与边永清自无异议,张诚又回过头来与宣府巡抚江禹绪做个请的意思,便当先迈步进入总兵官衙内。

当日,宣府镇总兵官署内大摆宴席,既是为新任总兵张诚接风洗尘,也有为即将卸任宣大总督一职的张福臻践行之意。

…………

酒宴直到申时才结束,监军太监边永清的下榻处是一向空置的按察院官署,他连日行路,虽多数时间都在车上,却也十分劳累,便早早回去歇息了。

而总督张福臻似乎有话要与张诚说,他主动提出今晚不回公馆中歇息,竟要留宿在张诚的镇朔府内。

张诚先安顿了一番各营的事务,首先就是安置各营的驻汛之地,这个也是早有准备,如郭英贤的标营仍旧驻扎在城外东北郊的大演武场。

而陈铮的白虎营则是驻扎在城西北新庄堡附近一处山谷中,这里有溪流可以就近取水。

魏知策的腾蛇营则驻扎于城西南的洋河南岸,那里有一处地方名叫江家屯,属于一片平川地带,十分适合大军驻扎。

吴志忠则是率领威远营将士驻扎于城东南的顾家营附近,这里是洋河的一个拐歪处,其南面更有一片丘陵,取水与伐木都十分方便。

虽然此前就有所准备,但大军驻营地却非一时可以建成,暂时各营将士大部分都要住在临时搭建的营帐内。

不过好在此时已是初春时节,虽说春寒料峭,但也好过严冬酷寒,再加炭火充足,各营将士也并不遭罪。

但在城内不可能不留驻自己的兵马,首先就是镇城南门及南关的防务,早已由副总兵郭英贤的标营接管。

而城东的定安门也已经由魏知策的腾蛇营将士接管防务,uu看书www.uukanshu.com城西的太新门也已由陈铮的白虎营接管。

同时,威远营羽林骑与虎卫骑的两千余精锐将士,也将全部驻扎在城内。

其中羽林骑的两司精骑,分别驻扎于巡抚衙门西侧的演箭场,还有镇朔府东侧的一处演武场内,以后他们便以此为驻营地,专司守护镇朔府安全。

虎卫骑的两司精骑,则是全部驻扎在城北的广灵门内,这里紧邻已经废置的原谷王府,曾经是谷王护卫司的校场和营房。

除了这些布置之外,在镇城的西南角还驻有白虎营一部步兵,东南角也驻扎有腾蛇营的一部步兵,

直到诸事安置完毕,张诚才有了一丝安全感!

…………

镇朔府邸的后院是一处大花园,有从城北山间引入的清泉溪流,厅东的菜圃中还有龙泉祠及雅乐轩,环境非常不错。

现在这里摆着茶点,还点起两个小碳炉,宣大总督张福臻与永宁伯张诚二人正便品着香茗,边聊着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