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枢密院(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4261 字 2021-11-19

军政分家,是黄明远思索了很久的一件事。

从隋唐以后,崇文抑武将是一个大趋势。历代君王并不一定真的厌武,但为了国家稳定,这道政策必须实行下去。

黄明远不会违背。

毕竟武将出事可比文官出事闹腾的乱子大的多。

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国家权利一定会落入文人集团的手中,这是无法避免的。

但文人在军事上面,又是保守而排斥的。

在黄明远的心中,以后国家的战略是扩张性发展,所以自然不能由文官掌握军权。但相府总揽一切,文官掌握相府,所以军政之事其实也绕不过去。

北宋、明朝等军事实力不如汉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武将没有话语权。

所以得想办法给武将话语权。

当然黄明远也不希望看到出现如董卓、朱温那般的掌兵权臣,到时候危害江山社稷,也是一个隐患。这时候直接受命于天子,又有文武官员在内相互制衡的枢密院,便应运而生。

枢密院管军事调动,官吏任免,后勤补给,战略政策,相当于军队的总指挥部,但他恰恰不能掌握最直接的军权。

而领兵大将,直接指挥军队作战,却要从职务任免、后勤补给、军事调度等多个方面受到枢密院的制衡。再想生变,已经是不可能了。

宋朝就做的很好。譬如赵构杀岳飞之事,换了一个朝代,一个拥兵几十万的大将,朝廷别说杀了,都得供着,以防生乱。大宋王朝却是眨眼而处置,军队还没有出事,这就是制度的效力。

在黄明远的计划中,枢密院要发展成一个宋朝枢密院、清朝军机处、德国总参谋部、后世军委的一个集合体。是中华文明对外开拓的中心。

甚至到了必要的时候,还可跟匈奴、契丹一样,一分为二,实行双头鹫战略,北方发展草原、西域,南方开拓海洋文明。

当然,这些都是设计。

黄明远除了设计了整个枢密院的组织架构,发展模式,还专门选好了主官。

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副职为枢密副使,佐职为枢密丞,均各无定员。而这一次黄明远专门选了军中的大将,尤其是一个枢密使和五个枢密副使,除了陈远,都是统兵数万、坐镇一方的大将。

以这些人为枢密使,到了战后,众人自然要回来上班,这军权也就很自然的收了回来。

而且五个枢密副使中,陈远以行台右丞的地位调入,还排最后,给足了众人身份、地位。就是回来任职,也没人说是故意谪贬。

但众人实际上又都没有来任职,权利自然还是在陈远和杜如晦、徐哲三人手中。

这一次黄明远把兵曹侍郎徐哲也加了进去,就是要弱化兵曹的权利,渐渐的取消这个机构。

枢密院的设立,主要影响的是行台的权利,跟其他机构或者是地方官府暂时没有任何的关系。

至于军队,更没几个理解黄明远用意的。

行台两个大佬,李子孝不会反对,陈远则直接被调入枢密院。

哪还有人会带头反对啊。

而且黄明远的口号也很好,为的是统筹军务,方便指挥接下来的战事。难道还有人反对卫公统一天下之战。

此事就此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