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是战是降(下)(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2543 字 2023-03-15

李世民宣布完决定之后,也不待众人发言,便直接散会。

而在场众人,表情各不相同。

以于志宁、窦干为首的南下派,俱是兴高采烈,各去准备了。只有反对南下的一干人,相互之间,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

众人散后,苏世长便去寻找薛收。他有些想不明白,昨日他们和于志宁等人还势均力敌,李世民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怎么短短一夜之间,就下了决定。

通常这种两派角逐的事情,是需要拉锯一番,各施本领的,可他们并未出手,就这么输了?

听到苏世长的问询,薛收却是不住地摇头。

“世长(苏世长,名远,字世长)兄啊,秦公其实早就定下了去南宁州的想法,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而已,这次,不过是做了决断而已。”

苏世长对于薛收的话,颇为不解。

“世长兄觉得秦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英风夙发,明有机断。”

“还有呢?”

“弘雅信义,有度而迟。”

“还有呢?”

“志向远大,胜而不骄,败而不馁。”

薛收点点头,喟叹道:“一个志向远大,胜而不骄,败而不馁之人,如何甘心放弃手中之权利,到洛阳做一个安乐公呢?”

眼看苏世长还是有些不明,薛收乃说道:“秦公之所以选择南下南宁,原因有三。

其一,秦公不愿放弃兵权,不甘心投降之后,在大明做一个无权无职的闲人。

其二,愿意投降的,皆是我和世长这些世家子弟,在大明有根有落;而坚决抵抗的,是于志宁、窦干这种关陇子弟,与大明有大仇大怨,若投降大明,必不得重用;而中立一派,多是没有家世之人。我等三方,唯有我这一方,没有较多的将领支持。当此之时,武将的重要性远胜于文官,秦公敢不顾关陇之人的意见,贸然投降?

其三,在秦公看来,关陇之人的可信度已经超过了我们,毕竟面对大明,他们没法投降,我们却不然。秦公已经开始防着咱们了,又怎么可能听咱们的意思?

我想接下来,秦公可能会有序地解除反对南下诸人的官职和权利,世长要小心。”

苏世长这才明悟。

此时苏世长的心中,也泛起无数的波澜。

“伯褒,那咱们该当如何?就这么算了。”

薛收摇了摇头,李世民让他做益州刺史,解除了他的军职,就是不希望他插手此事,所以他现在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妥,甚至可能会被李世民认为是不忿。

于是薛收只得说道:“秦公的决心你我都了解,不撞南墙不回头。事已至此,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