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喋血阳安关(三)(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2521 字 2023-03-15

若是唐军运气好,还真有击破明军主力的可能。

可惜,唐军运气并不好。

因为下雨了。

十月中旬已经是秋天了,按理说雨季已过,可不知为什么,这十日开始,这天仿佛漏了一般,降下了瓢泼大雨,简直要将小小的阳安关给淹没。

本来下雨天其实不利攻击的一方,尤其是明军骑兵众多,又擅弓弩,更是不利。可唐军有一个致命点,成了左右这场战争的关键点。

一个合格的士兵,除了要有过人的勇武,还不能缺少一身好装备。所以《木兰辞》里,专门写了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除了战马,包括弓弩、长兵器、短兵器、盔甲等,对于一个士兵都极其重要。

尤其是盔甲。战场之上,刀箭无眼,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受伤,所以一副好的甲胄,绝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生存能力。

唐军刚开始是使用铁甲和皮甲混用,但是入川之后发现,巴蜀之地,山川众多,行进不便,若是穿着传统铁甲,光是翻山越岭也累死人。而且巴蜀铁少,唐军屡次战败,铁甲根本得不到补充。

至于皮甲,虽然能解决重量问题,但巴蜀牛马较少,唐军根本没有那么多材料可以使用。

后来李世民便建议,可用绵裘甲代替铁甲。

蜀中纺织业发达,多产绵裘,李世民便建议在绵裘之中放一层甲片,制作绵裘甲。丝绸之物本身有迟滞弓箭速度,防护身体的效果,而且还保暖,穿在身上轻便、安全,乃是铁甲的完美替代品。

可是绵裘有一极大地缺点,那就是遇水发胀。被水泡之后,将会变得极其沉重,就是轻飘飘地棉花被水打湿了一般。

本来唐军多避免雨天行动,可是现在战事激烈,为了尽快支援鸡冠山战场,谁还顾得上下雨不下雨,于是唐军部队,只得冒着大雨往鸡冠山方向赶。

雨越下雨大,几乎遮蔽了前面的道路。

唐军被雨淋地几乎睁不开眼。

柴绍看着这大雨,忧心忡忡,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柴绍带着部下很快赶到了阳安关。这场大雨大大影响了唐军的进击,柴绍不得不下令退入阳安关进行修整再战。

大雨瓢泼,鸡冠山的烽火早就看不到了,可这漫天的大雨之中,仍能传来远处“铮铮”的兵器声,可知战况之激烈。

柴绍知道马三宝他们撑不起多久了,于是便准备出击。

这时众将都为大雨所扰,因此纷纷请求暂缓出击。

柴绍有些犹豫。他很清楚支援鸡冠山的紧迫性,但是强逼着三军冒雨出击,也不现实,毕竟光是这一番赶路,已经让士兵怨声载道了。

最终柴绍下令,从军中募集五百敢死队,由骠骑将军杜士远率领,袭击明军的侧后方,配合马三宝合击明军。

而柴绍则在阳安关头观察,全军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很快,杜士远率领敢死队精兵冒雨渡过了嘉陵江,出现了正在攻击鸡冠山的明军的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