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汉阳之战(一)(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2545 字 2023-03-15

汉阳城在汉水和长江交汇处,紧依二江。而身后便是群山和湖泊。李长卿依托地形,掩护汉阳,并不困难。

当然李大亮兵力不足,所以给李长卿好活,就得给他分兵。你李长卿可以远离战场,但你的部队不行。

李长卿也知道他没别的好选择,若是强退,他跟李世民也没法交代,于是只得将麾下九千人马一分为三,两千驻防汉口,两千驻防翼际山,而他本人则带剩下的五千人马,赶往甑山。

而黄维扬到了江夏之后也分兵了,他命令苏烈渡江北上,绕道至汉阳城的侧翼攻击,掩护主力。

这正好和李大亮的防备不谋而合了。

二月十五日,黄维扬下令,向汉阳城发起攻击。

不过这一仗,一开始便不顺。

黄维扬下令五十七军乘船先行出击,抢占翼际山(今武汉龟山),为主力部队渡河打开缺口。负责指挥五十七军的乃是赵元恪。

赵元恪原是黄维烈的副将,也算黄氏兄弟身边最早追随之人。

原本五十七军中郎将是杜睿,但黄维烈前往宛州时,带走了杜睿和李海岸二人,于是黄维扬便提拔了资历最深的赵元恪。

赵元恪虽然算不上什么名将,但也多经战阵,实力不弱。而且黄维扬也准备让初任中郎将的赵元恪立威,所以特命他指挥这一仗。

不过黄维扬也担心赵元恪贪功冒进,于是便言道:“汉水入江口水急,进易退难,如遇南风,不必开仗,且沿江港汊,虑有埋伏,获胜后仍勿穷追。”

赵元恪立刻点头应允。

不过到底听没听进去就不好说了。

随着黄维扬连战江西数仗皆胜,其麾下部队尤其是天策卫上下不同程度地骄傲起来,总觉得敌军不过是土鸡瓦狗一般,不足为虑。甚至包括黄维扬本人,对于二次西征,也没有多大的紧张,总觉得按部就班的去打,唐军必然不敌。

若非如此,这一仗应该由程名振或者是朱骥这两个熟悉水战的将领指挥才对。

善水战的右卫率营和六十三军之前多立战功,现在轮也轮到五十七军。黄维扬为了平衡,而且他也觉得此仗谁打都可以,最终选择了赵元恪和五十七军。

五十七军近七千人马,乘坐着一百余条船只,往对岸而去,还有护送的两千水师。

而对面的李大亮接到消息之后,立刻命令水师部队阻击。

唐军水师弱,但并不是没有水师。尤其是李世民清楚在荆襄水师的重要性,于是在击败周法明时,挑选了一大批水军和船只,组建了沔州水师。

这水师有三四千人,船只尽是俘虏的周家的,战力还行,就是配合上差一些。

指挥水师的将领是独孤义顺,原北齐名将独孤永业的孙子。独孤义顺当年跟着杨素灭陈,后来又长镇渝州,是李世民特别安排指挥沔州水师的。独孤义顺虽是李大亮的部将,但官领黄州刺史,独立性极强。

双方相遇,前锋立刻交战。

隋军数量是唐军水师的一倍还多,独孤义顺不敌,立刻率部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