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帝国祸根(下)(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3419 字 2021-10-24

“我不服!我不服!”

元弘嗣拉住咆哮地儿子,说道:“难道就你一人不服,这一次怕不得数千人不服,数万人不服,数十万人不服啊。整个关东各家族已经被他压得怒火中烧了,心底的怒气就快要喷薄而出。”

元弘嗣相信,没有人会坐以待毙。用不了多久,杨广就会遭到反噬的。

这样的情景,不独元弘嗣一家,整个长安城内,不少人家都在愤怒,相同的场景比比皆是。杨广用一把利刃,无情的戳破了所有人的荣耀和依仗,还在地上踏了几脚。而众人为了不被历史的滚滚河流甩下,只得拼命与杨广搏斗了。

黄明远还在酝酿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很快,朝廷又有了新事。

经过一年多的世家,牛弘领头,终于完成了新法律的制定。共十八篇,称之为大业律,四月中旬开始实行。

这部法律就是一个畸形产物。

倒不是说法律有什么问题,而是杨广在法律还没有实行之前,就把法律破坏了一个彻彻底底。

大业律的目的是实行宽政。文帝末年,法律严苛,百姓久已厌恶法律严酷苛繁,所以杨广下旨制定大业律。

但后来频繁的劳役征发,使百姓无法忍受,官吏们常常临时胁迫百姓服役以应付差使,大业律制定出了之后,根本没人按律令执行了。

牛弘曾从容地问刘炫道:“周礼记载是士多而吏员少,现在吏员比从前多出百倍,减少则无法应付事务,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炫说道:“古人委任吏员须要有责任有成绩,年终考核成绩,案卷不用重新审理,文牍不求繁多琐碎,吏员的责任,只是掌握工作的要点而已。现在的吏员总是担心文簿要重新审理考核,假若文辞考虑不周密,就会不远万里去追查印证百年的旧案。所以有谚语说:老吏伏抱文案而死。事物繁杂这是为政的弊端,这就是吏员多而效率低的原因”

牛弘又问道:“北魏、北齐之时,吏员们办事很从容,现在则忽忽忙忙不得安宁,这是什么缘故?”

刘炫说道:“过去州只设置长吏、司马,郡只设置郡守、郡丞,县仅设县令而已。其余应配备的僚属,则由长官自己挑选任命,得到诏命后就赴任,每州吏员不过几十人。如今则不然,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部由吏部掌管,零零碎碎的事务都属于考绩范围。减少官吏不如减少事务,官员们的事务不减,却希望他们办事从容,那可能吗?”

牛弘很同意刘炫的话,但却无可奈何。

黄明远拿着这部新的大业律,直觉得杨广愚蠢。若是如秦朝一般,法律严苛也就罢了。你既然制定了宽松的法律,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骗老百姓,给老百姓一个又一个希望,然后又亲手打碎,难道不是在刺激他们吗?

合上大业律,黄明远有些难受地坐在自己的八仙椅上。沉重的徭役和严苛的法律失了民心,官职改革失了官心,天下的官和民都得罪了,这个看似庞大的帝国,实际上又如何不走向失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