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魏王是谁(2 / 2)

天下安康 鸣奇 3358 字 2021-10-24

裴矩出现的正是时候。当杨坚开始有了立杨昭为皇太孙的想法之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裴矩。杨昭虽然德才兼备,此次更是立有大功,但毕竟年少,历事也少,需要有能用的重臣佐其身旁。

现在朝中重臣中,可用者不多,无论是能力、手腕还是心思,裴矩都是上上人选。更何况裴矩还跟杨广交情匪浅,辅佐起杨昭来必定竭尽全力。

裴矩当日被贬出长安,其实也是受了杨广的牵连。杨坚跟高颎二十年君臣决裂,是一肚子火压在心头无处发泄。若是对杨广动手,而杨广毕竟牵连重大,不能轻动,所以这把火只能烧到为杨广办事的裴矩和宇文述二人身上。

不过现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杨坚心中的火也早就去了。杨昭身边的人还是太薄弱了,有用者稀少,须得裴矩的辅佐。

因此在众人都不明白什么原因的情况下,圣旨诏令:“裴矩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识量清举,神彩凝映,德宣内外,声溢庙堂,威守道,轨临戎,抗居丧,静经略······加上开府仪同三司,赐爵绛郡公(裴矩原为闻喜县公,闻喜裴氏为中国最顶级的家族,其闻喜爵号一般被隋唐统治者封给家族嫡系,李渊便封裴寂为闻喜县公。隋朝闻喜县属绛郡,所以裴矩的封号为绛郡公,给其他封号就动摇了他的家族地位了。),迁任尚书左丞,兼任吏部侍郎,魏王长史,参与政事·······”

其旨意下达突然,一时大哗。

众人惊的倒不是裴矩不能担任尚书左丞和吏部侍郎的官职,他几次出塞,又抚慰南朝,职兼文武,历任内史舍人、民部侍郎、内史侍郎,今又立得大功,这些封赏都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裴矩又不是常人,他在朝野内外众人眼中就像一个符号,他的被贬官,意味着晋王的势弱,而同样他重新回到京城,让众人看到了杨坚力挺晋王的决心。

这几乎为已经摇摇欲坠的晋王一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而同时的太子党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几乎如丧考妣。裴矩回来了,裴矩是谁,是晋王养的一条恶犬,专咬太子。他回来了,就意味着晋王又要重获圣眷,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太子杨勇气的在东宫里砸了半间宫殿,难道在圣人的眼中,自己真的不如那个才铸成大错,已经埋骨异乡的二弟吗?圣人宁愿力挺一个死人也要跟自己为难。

杨勇早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杨广兵败身死了。这草原上被突厥人的重重铁骑包围,杨广有几颗脑袋还能幸免于难?

不过对于太子的表现,无论是杨坚还是晋王一党都不在乎。对于晋王一党来说,圣人亲自为晋王党竖立起一面旗帜还不够说明一切吗。而且最重要的不是裴矩的职务,而是裴矩可以参与政事。

裴矩已经事实上成为大隋宰相行列的一员,还是一个实权宰相。

至于裴矩兼任的魏王长史,众人有些狐疑,这魏王是谁,大隋有这么个人吗。杨坚家族成员本就稀薄,其父杨忠出身卑微,被北魏北海王元灏抓去做了壮丁,也无兄弟姐妹佐助。杨坚的二弟蔡景王杨整战死于伐齐之役;三弟滕穆王杨瓒因为娶了北周的公主而数次阴谋图害杨坚,后来暴毙;四弟道宣王杨嵩早死;唯一一个成为杨坚臂膀、两度大破突厥的老五卫昭王杨爽还在二十五岁就早死。所以众人想了一圈还真没想到这个魏王到底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