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震惊的杨士奇(2 / 2)

杨士奇捋着花白胡子,想不到这位少年竟然是陆氏的子孙,遥想当年,陆氏也曾显赫一时,族内人才辈出,风光无两,只可惜,受到胡惟庸案的牵连,辉煌不再。

在杨士奇看来,像陆氏这样的大家族,即便落败了,还是拥有寻常人家难以企及的底蕴,不然,如何能培养出这般麒麟子?

周景大跌眼镜,不是在开玩笑吧,杨阁老可是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啊,哪怕是一品大员见了,都要跪拜叩首,何曾与人这般亲切交谈,简直把陆羽当做了忘年交。

如果传出去,不知要惊爆多少人的眼球。

不就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吗?何德何能,值得杨阁老如此青睐?

“如此秀丽风景,想当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那样的大家,观此美景,难免心生感慨,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

杨士奇颇为感慨道,饶是那样的文学大家,都难抵岁月,到了他这个年龄,愈发理解了什么叫韶光易逝。

接着,对着陆羽说了一句:“不知陆公子,可否当场作诗一首,内容嘛……如果能表达一代代人才辈出就更好了。”

周景嘴角露出不屑的笑容,师父,你未免太看得起这个小子了吧,就他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还能作诗?

要知道,除却某些天赋异禀的神童,普通人想要达到张口便能作诗的地步,起码要历经十数年的刻苦磨练。

但作诗,不单单是你努力了就可以,学习到五六十岁作出的诗句依旧狗屁不通的,大有人在。

反正他是看不出来陆羽哪里长得像是会作诗的样子了。

别到时候即兴来一首。

“一二三四五六七,昨天吃只老母鸡,梦见小鸡哭唧唧,吃完大鸡吃小鸡。”

那可真就丢人现眼了。

杨士奇眼露期许的目光,虽然他非常看好陆羽,但也只是看好而已,并且他深知以貌取人是何等幼稚的行为,之所以出这样的考题,一方面是有感而发,另一方面是想看看,陆羽到底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不是只是个徒有其表的浪荡公子。

作诗?

陆羽微微一愣。

要知道,对于作诗他可以算得上是一窍不通,毕竟21世纪的学校,已经没有专门教授作诗的课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完成不了杨士奇出的难题。

不就是表达人才代代更迭,长江后浪推前浪吗?

那还不好办?

几乎是没有半点犹豫,陆羽脱口而出。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诗一出,杨士奇霎时间惊为天人!